【語文餖飣】港臺藝名解詁
港臺藝名解詁
漕溪堂主 和鳴居主
黄一飛(西元1946):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:“此鳥不飛則已,一飛沖天;不鳴則已,一鳴驚人。”
陳百祥(西元1950):《書·伊訓》:“作善,降之百祥。”
萬梓良(西元1957):《書·梓材》“若作梓材”蔡沈集傳:“梓,良材可爲器者。”《國語·楚語》:“其大夫皆卿材也,若杞梓皮革焉。”韋昭注:“杞、梓,良材也。”
胡慧中(1958):《送李愿归盘谷序》:“曲眉豐頰,清聲而便體,秀外而惠中。”惠、慧,常通用。
张学友(1961):《礼记·学记》:“古之教者,……七年,视论学取友,谓之小成。九年,知类通达,强立而不反,谓之大成……夫然,故安其学而亲其师,乐其友而信其道,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。……独学而无友,则孤陋而寡闻。”
周星馳(1962):《滕王閣序》:“雄州霧列,俊采星馳。”
劉青雲(1964):《滕王阁序》:“老当益壮,宁移白首之心?穷且益坚,不坠青云之志。”
郭晉安(1964):《易·晋》:“晋:康侯用锡马蕃庶,昼日三接。”馬云:“安也。”陸云:“安也,樂也。”
任賢齊(1966):《論語·里仁》:“見賢思齊焉,見不賢而內自省也。”
李克勤(1967):《书·大禹谟》:“克勤于邦,克俭于家。”
伊能靜(1969):《禮記·大學》:“大學之道,在明明德,在親民,在止於至善。知止而後有定,定而後能靜,靜而後能安,安而後能慮,慮而後能得。物有本末,事有終始。知所先後,則近道矣。”
莫文蔚(1970):《易·革》:“《象》曰:‘君子豹变’,其文蔚也。”
趙學而(1972):《論語·學而》:“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?”
蘇有朋(1973):《論語·學而》:“有朋自遠方來,不亦樂乎?”(網絡資料:苏有朋八月十五中秋节出生,他母亲也是中秋节生日,有朋出生后,家里就有了两个月亮,故取名“有双月”之意,即有朋。)
陳德容(1974):《書·君陳》:“有容德乃大。”
林心如(1976):《周禮·地官·大司徒》“一曰六德”孔穎達疏:“如心曰恕,如下從心。”《左傳·昭公六年》孔疏:“如心爲恕,謂如其己心也。”《詩·周南·關雎序》孔疏:“於文,如心爲恕。”《論語·里仁》朱熹注:“如心爲恕。”
阮經天(1982):《国语·周语下》:“經之以天,緯之以地,經緯不爽,文之象也。”
周采詩(1983):《汉书·艺文志》:“古有采詩之官,王者所以觀風俗,知得失,自考正也。”
方大同(1983):《禮記·禮運》: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為公,選賢與能,講信修睦,故人不獨親其親,不獨子其子;使老有所終,壯有所用,幼有所長,矜寡、孤獨、廢疾者皆有所養;男有分,女有歸。貨,惡其棄於地也,不必藏於己。力,惡其不出於身也,不必為己。是故謀閉而不興,盜竊亂賊而不作。故外戶而不閉,是謂大同。”